青少年
30次
来访者16岁,高一,因未考上高中便被父母安排去英国念高中,期末考试时因为跟同学交头接耳老师批评了几句,觉得极度丢人,便要求父母接她回来。回来之后,父母把她安排到职业高中读书,去了一周,便要求辍学,去康宁医院检查有中度抑郁和焦虑。
来访者是家中独女,父亲是政府官员,母亲是公司职员,早年因为父母打拼事业,把她放在老家奶奶照看,直到幼儿园才回到父母身边。
父母对她期望很高,经常跟她说同事的孩子考上什么好学校,怎么优秀,虽然不会要求她优秀,但来访者仍然感觉特别羞愧,因为觉得自己没有一次是父母口中的别人家孩子。
父母为了弥补早年不在身边的亏欠,很少批评来访者,如果做错了事,父母会选择轻声细语极度委婉地说,造成来访者喜欢揣摩父母的心思和意图,并形成揣摩他人说话意图却又不当面核实的人际互动方式,所以在人际互动中,来访者非常敏感、挫败、玻璃心。
来访者的核心自我形象是:极度糟糕的,一无是处的,没有价值的,不被欢迎的。
通过咨询,来访者意识到自己对自己有着不合理的信念,模糊与揣度的沟通方式给内心造成极大的不确定和自我怀疑,通过不断的甄别她自我不合理信念以及不断强化更细致更明确的有效互动沟通方式,来访者意识到自己特别在意他人评价并习惯性将他人言行揣度为对自己的不认可和不欢迎,致使自己积压了很多不愉快的人际互动体验,以致害怕面对新学校新的人际关系的压力,这种对人际关系的恐慌造成自己想以逃避的方式来应对学业。
经验感想:任何一个行为的背后都有着极度复杂的动机因素,需要仔细甄别找到良策,厌学的背后可能是人际冲突,可能是自我效能低下,甚至可能是单纯的志不在此而在他,青少年是一个内在急剧碰撞冲突强烈的群体,甚至可以说自带“压力体质”,父母的支持与认同才是孩子的主心骨,Ta才能在这个最热烈的阶段完成自我认同,寻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联系我们